21世紀兒童早期發展的新理念
新世紀將是人才競爭的社會,社會的發展要求下一代的兒童不僅要有健康的體魄,更要有聰明才智,這樣才能成為21世紀的棟梁之材。兒童的智力發展最主要的是大腦的發育。我們搞好優生、優育、優教,就是要保護好胎兒至新生兒體內儲存的人類巨大的遺傳潛能,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質,這是關系國家盛衰民族存亡、締造未來更完美人類社會的大事。
國外調查發現,沒有一種投資比投資兒童大腦開發有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我國擁有4億多兒童,如果每個兒童智商都能提高5-10個百分點,將會產生巨大的綜合效應。對我們國家的發達、民族的興旺、家庭的幸福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兒童早期發展的目的及內容
兒童早期發展的目的就是要使聰明的孩子更聰明。其內容主要指0~6歲、尤其是0~3歲的兒童在生命早期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它包括兒童的體格發育和兒童心理的發展,而且在當今兒童心理的發展更為重要。
二、21世紀兒童早期發展的新理念
1.要樹立“胎兒也是一個人”的觀念。
2.兒童潛能開發的本質是大腦潛能的開發。
3.培養孩子長成人是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 在嬰幼兒發育過程中,每個行為的出現都有其“敏感”期,這個時期是學習新行為的關鍵時期,在該期,嬰幼兒有一種內在的驅動力,促使償試這種新的行為。
4.兒童的早期發展受先天遺傳和后天環境因素的影響 遺傳賦予人類發展的潛力,環境與教育起到催化塑造作用。在后天環境因素中,影響兒童智力發展的因素有:兒童早期營養因素及早期教育因素。在教育因素中,科學胎教、早教,兒童潛能開發,及兒童自身努力是最主要的。
5.開發嬰幼兒潛能的科學依據 新生兒的潛能與學習方式的發現,促進嬰兒動作及智能的發展。
三、早期營養與兒童的智能發展
智能是指大腦接受外界信息后,將其加工、儲存又進行提取利用的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如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 其中以思維能力為核心。智力的測量可以用智商表示。智商具有客觀性和較大的信度和效度。但智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行為是心理活動的重要表現之一。
1.胎兒及嬰幼兒腦發育的特點
腦發育是指腦的結構及功能的發展。 大腦細胞140億個是一次性分化完成的,以后不再補充。腦的發育有一個發育峰期 是從懷孕10周~生后2歲半 。 大腦的發育又有兩個關鍵期:一是在懷孕的前4個月;第二個關鍵期在胎兒出生前兩個月到生后2歲。 3歲時神經細胞已基本分化完成,4歲時神經髓鞘化基本完成,8歲時接近成人。
2.智力的成長曲線
人類的心理發展也有它的“心理鐘”。人的心理鐘的運轉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它的運轉是不等速的,生命的早期運轉最快;二是它的運轉有許多關鍵時刻,這些“時間譯站”正是兒童成長的一個個里程碑。
3.胎兒及嬰幼兒腦發育的特點
腦發育是指腦結構及功能的發展。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和特點,智力的提高與大腦發育是平行發展的。
4.營養因素是影響嬰幼兒腦發育最重要的環境因素
腦的發育是個體先天遺傳和后天環境中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早期的全面均衡營養對于促進大腦及神經發育尤其重要,特別是一些微量營養素,如:鐵、鋅、碘、銅,維生素A、C,牛黃酸、DHA、ARA等等。近年來隨著分子醫學的發展,對許多營養素又有了新的認識。如果營養異常(缺乏或過多),則會導致腦結構及腦功能的異常,影響胎兒及嬰幼兒的智能發展,引起異常行為。營養原則:自然食物, 平衡膳食,按需添加, 勿要過量。
四、兒童的早期教育
1.早期教育的定義
早期教育是指對0~6歲,特別是0~3歲小兒進行有組織、有目的的豐富環境的教育活動,促進正常小兒的智力發育,預防因心理因素引起的智力低下,促進有可能發展,為智力低下的高危兒或智力已經偏低于正常小兒的智力得到發育,預防和改善智力低下。
2.兒童的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0~3歲是人腦 (包括腦結構與功能)發育最迅速時期;未成熟腦可塑性最強,既是在胚胎形成時期即有信息調控能力,并且胎兒已具有接受外界刺激能力,5~6歲前是一個人心理和智力發育的關鍵期。追蹤生后許多身心疾患,發現都與胎兒時受損害有關。
3.了解兒童是早期教育基礎
每個孩子從一出生就表現與其他兒童不同,在生長發育規律、天生氣質、性格脾氣上各不相同,所以,要與孩子多接觸、多溝通,了解它們,才能實施培育計劃。
4.家庭在早期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家庭在兒童早期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其教育特點為最早、最親、最密、最長,因此可以說,父母是開發年幼孩子潛力最重要的實施人,早期教育者首先要從教育家長做起,包括家長觀念、知識和技巧的提高。
5.早期教育目標
早期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培育健康的、全面發展的社會人。所謂健康是指一個人要具備體格健壯、智能發達、心態平衡、能適應社會的人。不僅個人生活幸福,又能促進社會和平和進步。因此,不僅要重視智力因素的培養,同時也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育
6.兒童的早期教育的類型和方法
(1)早期教育的類型
早期教育的類型有三種:①直接針對嬰兒,進行個別促進發育的刺激,也可集中訓練。② 通過指導家長間接訓練教育對象,指導家長促進親—子關系,促進嬰幼兒的智能發展。③對嬰兒直接教育和指導家長進行教育相結合。
(2)針對新生兒的教育
針對人體主要感覺器官給予早期附加刺激和/或環境變更刺激。包括:
A 聽覺刺激; B 視覺刺激;C 觸覺刺激;D 前庭運動刺激。。
(3)針對嬰幼兒的教育
早期教育的主要內容為育兒刺激和玩耍,要在生活和游戲中學,與周圍人物互動中學,培育孩子與人之間融洽互動,發展小兒的知覺辯別能力、交流能力、精細動作和大動作控制能力及好奇心和自信心。
五、兒童自身的努力
要為小兒創造鍛煉自己的機會,要多一些鼓勵和贊揚,少一些打擊和譏諷,以增強小兒戰勝困難的信心和一定成功的自信心。要尊重個體差異,激發積極主動性。
總之,最好的教育應該是從新生命誕生開始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應該是適合各個年齡特征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應該是適合小兒個性氣質特征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應該是適合全面和協的教育。
六、嬰幼兒早期潛能開發的應用
采用“評估—指導—發展---評估”方法,發現問題既時干預。建議在全國關心下一代專家委員會及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的領導下,成立兒童早期發展研究培訓中心,組織一些國內知名專家教授進一步研究兒童早期發展的理論基礎; 對基層兒童早教單位的工作人員進行統一培訓,提高他們的知識技能和理論水平,進而提高早教質量。應將上海及其它地區的成功經驗向全國介紹;同時,也對基層兒童早教單位的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堅決反對一些以營利為目的的兒童早教單位欺騙群眾和誤人子弟,并對此類組織進行相應的處罰與制裁。
七、21世紀0~3歲兒童發展的展望
21世紀0~3歲兒童發展的優化模式是以評估為基礎的跟蹤式的個性化的發展模式,并由此形成的循環互動模式,對兒童成長進行全方位的目標管理,使兒童每一步成長都能從他的現有水平或最佳起點出發,進而達到發展目標及發展過程,使其結果達到最優化。